目录
数据库概念及基础知识
数据库是指结构化信息或数据的有序集合,一般以电子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了提高数据处理和查询效率,当今最常见的数据库通常以行和列的形式将数据存储在一系列的表中,支持用户便捷地访问、管理、修改、更新、控制和组织数据。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则是对这个数据库进行控制的软件系统。目前几乎所有的关系数据库都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作为编程语言来操作和定义数据。SQL可以用于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记录。不同的DBMS可支持不同大小的数据库、并发用户量和数据类型。除了关系型数据库外,还有一些新兴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如NoSQL,更适合处理大规模的非结构化数据。
数据库设计与建模
1、数据库设计方法
常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包括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络模型等。其中最为流行且被广泛应用的是实体-关系模型,它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表示为图形化的结构。
2、实体-关系模型
实体-关系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一种建模工具,由实体、属性和关系三部分组成。实体指现实世界中的独立个体,可以是人、事物、事件等;属性指实体的特征,用来描述实体的特性和属性;关系指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可以是一般联系、聚集联系、继承联系等。
采用实体-关系模型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需要先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建模,以得到正确的数据库结构。在设计时要注意保持数据一致性、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
3、数据库建模
数据库建模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转化为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数据模型,以便于存储、操作和维护。常见的数据库建模工具包括MySQL Workbench、ERwin、PowerDesigner等。这些工具都提供了可视化设计界面,使得数据库设计师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建模和数据模型管理。
在进行数据库建模时,需要根据需求进行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表设计等过程。其中逻辑设计包括实体-关系模型的建立和规范化等;物理设计则包括数据库平台的选择、存储结构设计和索引设计等;表设计则是根据逻辑设计结果进行表结构的设计和规范化处理。
4、数据库建模规范化
数据库建模规范化是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将不符合规范化要求的表结构,改造成符合某个规范化级别的数据库表结构的过程。常见的规范化级别有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等。采用规范化的方法可以减少冗余数据,提高数据存储效率,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等。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
1、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数据库管理员在数据库遭受破坏或数据丢失时,快速恢复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常见的数据库备份方式有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
2、数据库性能优化
数据库性能优化是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数据库管理员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和并发能力,从而提高数据库的整体性能。常见的数据库性能优化方法包括索引优化、SQL语句优化、表分区等。
3、数据库安全管理
数据库安全管理是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非法获取、篡改或删除。常见的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审计与监控等。
4、数据库容量规划
数据库容量规划是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数据库管理员预测数据库的容量需求,并对数据库进行合理的扩容和升级。常见的数据库容量规划方法包括数据量预测、性能测试、硬件选型等。
5、数据库版本管理
数据库版本管理是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数据库管理员管理数据库的版本和升级,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常见的数据库版本管理工具包括Git、SVN等。
综上所述,数据库管理与维护是数据库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数据库管理员确保数据库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数据库应用开发与应用实践
1、数据库查询语言SQL的自动生成技术
2、数据库学习不可不知的词条汇总
3、Oracle数据库应用与实践的阅读笔记
4、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及其实现与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