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玛纳斯

历史渊源

玛纳斯玛纳斯

玛纳斯起源于公元9-10世纪。经过不同世代的柯尔克孜族歌手们的琢磨与提炼,它变得更加丰满和富有传奇色彩。在16世纪开始流传至今,一直以口耳相传。民间歌手在史诗的创作与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世纪60年代,玛纳斯普查工作启动,其间发现了许多演唱玛纳斯的歌手,并记录下了各种玛纳斯的异文。

文化特征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著名的英雄和领袖,他象征着力量、勇气和智慧。《玛纳斯》史诗包含了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玛纳斯涵盖了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故事,分为八个部分:《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凯乃木》、《赛依特》、《阿色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和《奇格台依》。每一个部分都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叙述了一代英雄的故事。这些部分独立成章,又相互衔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狭义的玛纳斯则专指第一部,它篇幅最长,艺术上也最为纯熟。描写了玛纳斯非凡的一生,由“神奇的诞生”、“少年时代的显赫战功”、“英雄的婚姻”、“部落联盟的首领”、“伟大的远征”和“壮烈的牺牲”几个部分组成。整部史诗描绘了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赴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和各种邪恶势力,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进行斗争的英雄事迹。

艺术特征

玛纳斯是一部民间韵文史诗,具有民间文学和民间曲艺的双重属性。这部史诗一直以口头形式流传,包括各种异文,是由民间艺人演唱的。整部诗文分为八部,每部都相互衔接,结构完整,故事曲折,内容丰富。其中第一部篇幅最长,占据了整个史诗四分之一的长度。在语言上,玛纳斯几乎囊括了柯尔克孜族所有的民间韵文体裁,如神话传说、习俗歌和谚语等。这部史诗中常以高山、湖泊、急流、狂风、雄鹰、猛虎等象征英雄人物,语言十分优美。另外,玛纳斯采用了格律诗的形式,每个诗行7-8个音节,几乎所有的诗段都押脚韵,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玛纳斯描画的人物形象鲜明,并且情节曲折,是一部具有戏剧冲突的史诗。同时,这部史诗中的比喻生动,精练谚语随处可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歌唱玛纳斯时,伴随着各种曲调,有的高亢豪放,有的沉稳缓慢,反映出古代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是研究柯尔克孜族音乐重要的原始材料。

传承形式

在长时间的口耳相传过程中,柯尔克孜族人民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精神文化遗产融入了史诗《玛纳斯》中。尽管该史诗篇幅浩大、规模宏伟,但在新中国成立前没有文字记录,只能通过“玛纳斯奇”(指演唱该史诗的民间歌手)口传心记进行世代相传。

研究者们认为,史诗《玛纳斯》的传承有两种传统:传授和梦授,而研究者们主要倾向于传授说法。他们认为,《玛纳斯》奇是通过家传和师承传递下来的,从前辈歌手那里传承而来。

居素甫.玛玛依出生于一个典型的民间文艺之家,父亲是一名牧民,爱好史诗《玛纳斯》,母亲和姐姐也是当地的民歌手。哥哥巴勒拜是柯尔克孜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家,他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把阿合奇县许多史诗的演唱大师,如居素甫、阿洪和额不拉音的演唱记录下来,并艺术加工,使之成为完整的八部玛纳斯唱本。巴勒拜把这本唱本交给比他小26岁的弟弟居素甫.玛玛依。自8岁开始,居素甫.玛玛依就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史诗《玛纳斯》。仅用了8年的时间,即到16岁时,他就已经能熟记并演唱完整的八部玛纳斯史诗的20多万行内容。

然而,玛纳斯奇们往往坚称自己曾经接受过梦授。居素甫.玛玛依的梦授经历是很有代表性的:

他第一次在毡房里与几个牧民一起睡觉时,梦见一个骑白马的人教他唱《玛纳斯》,醒来后他就会唱这首歌了。

当他八岁时,他梦见了玛纳斯、巴卡依和阿勒曼别特等人。这些英雄告诉他,在40岁之前不要唱《玛纳斯》,而在40岁之后,他一定会成为一位了不起的玛纳斯奇。

当他13岁时,他早晨在父母身边睡觉时又梦见了玛纳斯、巴卡依、阿勒曼别特、楚瓦克和阿吉巴依这五位骑马的英雄。此后,只用看一遍玛纳斯手抄本,他就能够熟记。这种梦授的观点带有神秘色彩,而《玛纳斯》在梦中显灵,亲自挑选歌手,把传唱史诗的使命交给玛纳斯奇,这正说明了《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民族的体现,是柯尔克孜族的灵魂,在柯尔克孜族人民心中是神,是一种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凝聚力。这种梦授文化反映出柯尔克孜族所凝聚的民族精神和使民族凝聚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一种期望。

0 点赞

本文地址:https://www.baikehao.com/1507/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