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川江号子

历史渊源

川江号子川江号子

巴蜀境内山峦重叠,江河纵横,交通不便。明清时期,货物流通和客运往来都必须依靠木船载运,艄翁在击鼓指挥船行的同时统一扳桡节奏。到了清朝中期,号子才逐渐兴起,并且形成了专门的领唱号子的船工。川江号子因船工们的工作和生活而起源,根据江河的水势、障碍及扳桡劳动节奏编创出各种不同节奏、音调和情绪的号子。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其中又包括不同类型的号子,如撑篙号子、竖桅号子、拖扛号子等,共形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川江航运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而曾经在险滩和急流中奋斗的纤夫和川江号子也几乎成为了人们的回忆。

基本特征

川江号子是一种有着丰富多彩唱词和独特唱腔的传统曲艺形式。它计有数种不同的腔型类别,包括四平腔数板、懒大桡数板、起复桡数板、快二流数板、落泊腔数板等。每种唱腔中,号子头的领唱部分节奏规范,小腔花音使用频繁,带有一定的即兴成分。因此,不同的号子头演唱同一曲目时会有十唱十不同的说法。总体而言,川江号子音调雄壮激越、悦耳抒情,可以在行船中起到统一摇橹扳动作和调剂船工急缓情绪的作用。

另一方面,据载,川江号子有26种词牌和百多首唱词,其唱词丰富多彩。往往是由号子头即兴编唱。根据船所行水势的缓急,号子头所唱号子的名称和腔调皆有所不同。号子头也会根据其嗓音的特点分为不同的流派,如洪亮粗犷浑厚的“大筒筒”和高亢清脆的“边音”等。从舒缓悠扬到紧促高昂,从雄壮浑厚到大气磅礴,川江号子的唱词和唱腔在不同场合中都能展现其独特风采。

传承保护

川江号子体现了川江各流域劳动人民在面对险恶自然环境时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豪迈的性格特征,是具有高度文化历史价值的音乐形式。然而,随着机动铁船的普及,以人工为动力的船只在一些干流河湾和支流小河中运行,导致川江号子生存发展的基础开始动摇,加之传承断裂等因素,川江号子面临濒危困境。为了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光裕成为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且在过去几十年内通过拍摄活动、培训和创办传习所等方式积极推广保护川江号子文化。最终,在2019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四川省艺术研究院、重庆市文化研究院获得了“川江号子”项目保护单位资格,并且在2022年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中,成为传统音乐类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社会影响

2006年9月,曹光裕演唱的川江号子在中国象山全国渔歌邀请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四年后的2010年,曹光裕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并荣获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

除此之外,川江号子还参加了一些重要的活动。例如在2007年10月,川江号子参加了重庆广岛缔结友好城市20周年纪念大会的演出;在2008年8月,曹光裕受到奥组委邀请参加了“奥运城市广场文化活动”演出。

1 点赞

本文地址:https://www.baikehao.com/155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