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汴绣

历史渊源

汴绣汴绣

汴绣是一种起源于北宋开封的刺绣艺术,历史悠久,以其细致的针法、高雅的图案和色彩鲜艳而闻名于世。汴绣与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绣”。

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宋军在平定后蜀时捕获了锦工200人,并在京师东京(今开封)设立了绫锦院来安置他们进行生产。这些来自中国古代的丝织业发达地区的优秀匠人使得东京的丝织业发展具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绫锦院也得以快速发展。文绣院成立之后,各路优秀的绣工匠人都到文绣院授艺,形成了当时中国的刺绣工艺大交流、大融合。到宋徽宗时,文绣院开设了绣画专科,将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等,形成了相应的绣品生产培训和管理制度,使汴绣达到了成熟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汴绣仅以日用品和欣赏品为主,后来在汴绣艺人的共同努力下,汴绣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创新了针法、题材和构图等技艺,获得了新的发展。

文化特征

汴绣深受中国画笔墨的影响,在绣线中融入了笔墨的效果,呈现出强烈的“书画情结”。汴绣的人物类绣品,尽管避开了直接绣制国画山水、文人字画题材,但仍能找到“文人墨客”的影子。例如,《毛主席像》的造型虚实得当,透露出工笔的影子。汴绣的“书画情结”在形与形之间的各种组合变化关系的写意或工笔的感觉中体现。点、线成为绣品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是相对较小而集中的形,有抽象和简洁的特点,通过合理地运用可以使绣品的构图虚实互补、意境深远。汴绣中的点是较有生气较有活力的,并不存在特定的含义,可以是石苔、结疤、花叶、尘埃等,甚至什么都不是。多个点的连续排列就会有线、面的感受,既灵活又多样,既写意又具体,丰富了绣品的视觉表现效果。线是汴绣绣品中较富于表现力的造型手段,通过运用线的长度、方向、位置、曲直、粗细、色彩,流畅、顿挫等变化来实现表形功能与表象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线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例如水平线具有稳定、宁静、深远等情感特征,而垂直线具有坚毅、庄重、明确等情感特征。自由曲线则更易显现出自由变化的节奏感,显得优美柔和;几何曲线显得理性而精密。绣品中的线将物形刻画得丰富有情趣,这与中国书画中的“写意”表现相对应,有异曲同工之妙。汴绣所处的古都开封深厚的历史底蕴影响着绣品,人们潜意识中对于“古典”的东西有所向往和企盼,因此汴绣将这种审美情感带入其中,从而形成了其“书画情结”的艺术特色。

制作工序

汴绣选用的材料密度非常高,通常使用杭州缎或者塔夫绸,以保证绣品表面光滑平整、色泽光亮。如果是双面绣,则使用透明的纱织材料,使得作品轻薄透亮,画面更加和谐鲜活。为了体现上乘的质感和鲜艳的色彩,在制作中,汴绣所采用的线材全部为蚕丝,而且常常会把一根蚕丝线劈分成若干条丝线,以表现不同的艺术效果和不同的工艺。例如,要体现轻薄的物体如金鱼的尾鳍、花瓣、动物的毛质等等,就会将一根蚕丝线分成数丝来做;而要体现坚实厚重的物体如岩石、山峦、建筑、树木躯干等,则会使用直径较粗的线材。

此外,汴绣有多种针法可供选择,最常用的包括齐针绣、十字绣、蒙针绣、别针绣、乱针绣、滚针绣和锁边绣等。这些针法各具特色,为作品增添了丰富而细腻的纹理和层次感。例如,齐针绣是最基本的针法之一,要求用线工整,线条均衡整齐;乱针绣虽然称为乱针,但实则乱中有序,技法上有自己的规律;滚针绣则将绣线捻紧形成条纹状,使其能够随着绣工的想法灵活变化,并不死板。总之,汴绣以精湛的技艺、严谨的针法和古朴典雅的色彩风格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

0 点赞

本文地址:https://www.baikehao.com/156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