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竹马

民间艺术

竹马竹马

1、竹马是儿童时期常玩的游戏道具,即用竹子做成的马鞍和马杆,孩子们可以模仿骑马的动作进行游戏。在《后汉书·郭伋传》中,竹马被用来形容地方官吏得到民众热烈欢迎的场景;在《世说新语·品藻》及唐代诗歌中,竹马则被用来描述男女之间的初恋情怀。

2、薅马是南方农村耕种时使用的工具,通常用竹子制作而成,形似篮子,但两端较窄,可插于农人的跨间,用于耘稻、薅草等农活。

3、竹马灯是一种民间舞蹈中使用的道具,由竹篾扎成,形似马头,常用于舞蹈表演中和其他器乐合奏,寓意吉祥如意。

4、唐代诗人李白在《长干行》中使用了竹马的形象描写他与女主角之间的初恋情感,通过男女儿时共同玩耍竹马的情景,表达了男女之间青涩纯真的感情。

竹马的盛行

1、“竹马迎宾”轶事的流传

据《后汉书》记载,西汉末年,边臣郭伋在他所巡查的“西河美稷”境内(今天的内蒙古地区),看到当地的孩子们用竹马迎接他,这种儿童游戏规模不小,且具有某种礼仪性质。郭伋与孩子们约定他回城的日期,因此,“郭伋守信”的事情传播开来,也成为了一个守信典故,“竹马迎宾”的故事也随之流传,使得竹马这个游戏在中原地区普及起来。

2、竹马作为儿童的玩具

东汉时期,竹马进一步发展为儿童普遍玩耍的游戏。由于当时生产能力有限,儿童所能获取到的物资也相对匮乏,所以古代玩具大多是以手工制作为主,而竹马这种游戏规则简单,容易玩耍,经久耐玩,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欢。竹马的制作材料不仅限于竹子,还可以使用木头、板凳、扫帚等物品。

竹马游戏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是模拟成人行为,孩子们天生喜欢模仿大人。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暂时放下儿童的身份,并化身为各种能力和角色的成年人。竹马游戏是典型的儿童模拟类游戏。它的典型式样是一根杆子,在一端有一个马头模型,孩子们跨坐上去,假装骑马,模拟成人的骑马驰骋动作。在中国历史上,马是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之一,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内涵有着极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唐朝时期,竹马游戏是最受小孩欢迎、最为主流的玩具之一。

3、竹马进一步演变为模拟战争的器物

竹马不仅仅是儿童的玩具,其规模也可以扩大为成群组成的游戏。一旦涉及到群体游戏,就需要策略来取胜。因此,这种游戏也成为了众多优秀将领战争策略启蒙之物,并且可以结合战阵游戏,体现出竹马对马术和战争场面的模拟性。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小时候都对竹马及其模拟古代战场的场面十分热衷,并且一些将领也将童年时期常用的竹马游戏运用到战争演练之中。

竹马背后的文化演绎

1、“竹马迎宾”轶事的流传

据《后汉书》记载,西汉末年,边臣郭伋在他所巡查的“西河美稷”境内(今天的内蒙古地区),看到当地的孩子们用竹马迎接他,这种儿童游戏规模不小,且具有某种礼仪性质。郭伋与孩子们约定他回城的日期,因此,“郭伋守信”的事情传播开来,也成为了一个守信典故,“竹马迎宾”的故事也随之流传,使得竹马这个游戏在中原地区普及起来。

竹马游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交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融。在从西汉开始的文化大碰撞中,两方不断进行了互通,这种交流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化交流,更是中原地区和游牧民族地区想要向外或向内扩张的野心的一种体现。正是在每一次的试探和交流之中,构成了华夏文明最终的模样,它并非仅仅是单纯的汉文明而已,更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狩猎文明的结合体。

2、竹马游戏的多样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竹马这种器物从原本粗略制造的玩具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民俗形式。竹马的制作材料也不再局限于竹、木等简易就能获得的器材,甚至在宋代葬品中出土的竹马玩具中,不仅有马头做变形状,还有马身下安装了包括假腿、盾牌、兵器、旌旗等配件一应俱全的玩具,足以证明竹马制造工艺的多样化。

此外,竹马不再只是儿童的玩具,它的艺术性变得更为浓重,甚至时常出现在一些民俗活动中,例如古代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活动中。经由竹马为原型演化出的竹马灯成为不少民间艺人必备的“法宝”,将竹马改造地更加轻便,让艺人更加灵活操作,伴随着这种民俗形式流行起来,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成为一种庆典,为普通劳苦民众的生活增加了无穷的乐趣。

0 点赞

本文地址:https://www.baikehao.com/1576/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