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蒙古象棋

简介

蒙古象棋蒙古象棋

蒙古象棋,又称为“沙塔拉”,是自蒙古古代社会流传至今的一种棋类。中国称其为蒙古象棋以区别于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其棋盘与国际象棋相同,由深浅交替排列的六十四个小方格组成。棋子分为白色和黑色两种,共三十二个,形象多样,如马改为骆驼,兵改为猎狗等,呈现草原游牧生活的气息。蒙古象棋还有自己的规则,如马无别足限制、官长不能最后将死对方、官长和车之间一般不能易位等。由于缺乏统一规则,不同地区的弈法略有不同。棋具一般由牧民自制,用木头、兽骨或石头制作而成。新中国成立后,蒙古象棋逐渐普及,已列入“那达慕”竞赛项目,并采用国际象棋的竞赛编排和竞赛规则进行比赛。

规则

蒙古象棋的棋盘采用六十四格,不分黑白格。而古印度“恰图兰卡”的棋盘为八十一格,并由9乘9的小方格组成。与国际象棋不同的是,蒙古象棋的棋盘全是相同颜色的六十四个小方格。此外,蒙古象棋的棋子与国际象棋基本相同,但有些棋子的走法略有不同,例如兵只能向前走。棋子的造型和名称也不同,如炮换为了哈萨嘎,马刻成为骆驼形状等。

在版本一中,诺颜(王爷)可以横、直、斜着走,进退随意,没有位置的限制,但每次只限走一格;哈萨嘎(车)只能横、直两种走法,格数不限。当然,除了第二回合开始兵只能走一格和不能“王车移位”外,其余的棋子走法与国际象棋完全相同。在版本二中,一些棋子名称被译成了蒙古语的发音,例如王后被称为狮(Berse),象被称为骆驼(Teme)等,而兵不能吃过路兵,升变只能升为王后。在版本三中,兵只能向前走,不能后退,当一方的王被对方“将死”时,就算输棋,当双方均只剩王或双方只剩同色格的单骆驼,即为平棋。胜负的判定也与国际象棋有所不同,例如在蒙古象棋中,用马“将死”对手就只能判为和棋。

综上所述,虽然蒙古象棋与国际象棋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它也有许多独特的规则和特点。

历史

蒙古象棋是一种古老的博弈游戏,早在北方草原契丹王朝时期就有记录。但现代蒙古象棋的走法则早在14世纪末已定型,比现代国际象棋的定型还要早。这种棋艺是随着蒙古草原丝绸之路的延伸,经过波斯在蒙古族中流行起来的。传说中的起源则有争议,有人认为是由古印度的四人棋戏“恰图兰卡”演变而来,也有人认为来源于西藏,之后随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此棋传入蒙古草原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在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之际,从古代波斯传入蒙古地区,并在蒙古民间广泛流传。蒙古象棋的棋子和着法比现代版本简单一些,但其诸多特点令它与国际象棋区分开来。

现状

蒙古象棋起源于蒙古贵族和喇嘛中,到了13世纪,成吉思汗征战东欧的时候开始在他的士兵中广泛普及。成吉思汗和他的士兵们常常对弈切磋棋艺,使蒙古象棋成为“文体活动之首”。此后,蒙古象棋流传于民间,不少妇女和儿童也以此对弈为乐。蒙古象棋被列为一年一度的草原盛会——那达慕大会的比赛项目。80年代中期,内蒙古棋协蒙古象棋分会成立后,蒙古象棋的比赛规范和参与人数进一步提高,并吸引了其他民族的棋类爱好者参与。但是,遗憾的是,这项有益的活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倡导。由于经费困难,有些盟市甚至不参加比赛。更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的蒙古族青少年在新娱乐方式的冲击下纷纷弃蒙古象棋而去,导致2011年首届民运会上,有些地区甚至难觅蒙古象棋选手而不得不放弃比赛。尽管如此,蒙古象棋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蒙古族中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数十万人经常参与这项体育运动。其他兄弟民族的棋类爱好者也很喜欢这项运动。1989年举行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把蒙古象棋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04年国庆“黄金周”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了内蒙古首届“棋协杯”蒙古象棋赛,并首次实行了“蒙古象棋等级称号条例”。

0 点赞

本文地址:https://www.baikehao.com/1579/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