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历史渊源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阴阳学和五行学之后,泰山开始被看作是阴阳交替和万物发育的象征。随着东汉时期道教的兴起,“泰山治鬼说”在社会上盛行,泰山神被视为统治生死权力的神明,古代帝王在泰山降禅之坛,使其一度被称为阎王殿。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注解《汉书》时指出:“‘高’字应为高下之高,指的是两个死人所居住的地方;高里山位于泰山前麓,是阴魂所在之地。”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和张华的《博物志》都提到泰山掌管生死,书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托梦到泰山担任阴间官职并得到验证的故事。晋朝陆机在《泰山吟》中歌颂道:“泰山真是高峻,耸立在天庭之上。峰峦高耸入云,深邃幽暗。梁父山也有庙宇,蒿里山也有亭子。幽冥之地聚集了无数鬼魂,神灵也纷至沓来。我长吟在泰山之侧,激发起慷慨激昂的楚国情怀。”明代许仲琳在编写的《封神演义》中,让姜子牙封黄飞虎为东岳大帝,掌管幽冥地府的十八重地狱,负责人间生死转化的事务,所有生人、神仙和鬼魂都必须经过东岳的审判方可决定其命运。
主要内容
盘古开天
在很久以前,世界初创,无数名山和众生都仰视东岳泰山的独尊地位。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创造天地的盘古。
相传,在遥远的过去,当天地初分,有一个名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天升高一丈,大地每天增厚一丈,而盘古也每天长高一丈。如此往复,年复一年,他顶天立地,过着生活。经过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高地厚,盘古也变得巨大。他的呼吸化作风,声音化为雷鸣,眼睛闪烁着蓝光,即闪电。当他高兴时,天空晴朗明亮,而生气时则阴雨连绵。最终,盘古老去,最后逝世。他倒下的瞬间,他的头变成了泰山,腹部变成中岳,左臂变成南岳,右臂变成北岳,两脚变成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
正因为盘古创造了天地,塑造了世界,后人尊崇他为人类的祖先。而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因此泰山被誉为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为五岳之首。
司马迁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对泰山怀有极高的敬意。
在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司马迁的父亲作为史官本应参加封禅,然而由于一些原因他未能前往。对司马迁的父亲来说,参与封禅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事件,无法东行参加封禅使他异常失望和遗憾,甚至导致了他的病情加重。正值这时,司马迁外出归来与父亲相逢,父亲紧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道:”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远祖还曾在夏朝建立了大功绩,是百官之首,然而后世渐渐衰落,难道天命将灭绝于我们之手吗?如果你能继承太史官的职位,就能传承祖业。如今汉朝的天子继承了数千年来封禅泰山的传统,而我却不能同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吧!我去世之后,你必将继任太史官的职位,不要忘记我渴望着写书立说的愿望。”从父亲
传承现状
近年来,泰安市人民政府及泰山主管部门为保护泰山传说故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他们为此列支了专项经费,并采集整理了部分录音录像资料。同时,还编排了《泰山石敢当》、《泰山碧霞元君》等地方戏曲作品,以展现泰山传说的魅力。此外,为了进一步促进保护与传承工作,他们还联合中国民俗学会于2007年8月在泰山召开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为此奠定了基础。
泰山景区管委会秉持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将在未来五年致力于对泰山传说故事进行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抢救、保护、传承与发展。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泰山传说已经凭借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在2011年5月23日被中国文化部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这个项目由山东省泰安市申报,入选了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表明泰山传说的重要性和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贡献。
传承意义
泰山传说的传承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传承:泰山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五岳之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泰山传说的流传,使得人们对泰山的历史起源、神秘力量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宗教信仰塑造:泰山传说与道教、民间信仰密切相关,泰山被视为一个神圣的地方,被尊奉为东岳大帝的居所。泰山传说的流传,加深了人们对泰山神灵的崇拜和信仰,对塑造中国宗教信仰体系有着积极的影响。
3、内涵丰富的文学艺术:泰山传说蕴含着浓厚的文学艺术氛围,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近现代的小说、戏剧、影视作品,泰山传说为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素材,促进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4、旅游资源推广:泰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泰山传说的传承和流传,为泰山的旅游资源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朝拜、观光,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交流的推动。
综上所述,泰山传说的传承意义不仅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宗教信仰的塑造,文学艺术的创作与发展,还对泰山旅游资源的推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