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历史渊源
明清时代,畲族服饰在闽、浙、粤、赣等地基本相同。根据《景宁县志》卷十二,《附畲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记载,男女畲族成员都穿着麻布衣物,无论寒暑季节都不改变。根据《永春县志》卷三,《风俗》,明万历时期的记载中提到,畲族人通常不穿鞋,有些男性还会绑腿。根据《汀州府志》重刊本,卷四五,《丛谈附》,同治六年(1867年)的记载,男性不戴帽子,穿短衫和宽袖子,头发椎髻,赤脚。而女性则穿着宽领小袖的衣物,根据《畲客风俗》一书,清光绪三十二年(1860年)的记载,女性穿着短衣和布带,裙子不遮膝盖。根据《皇清职贡图》卷三,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记载,女性不习惯缠足。发式因地域和婚嫁习俗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可能有”高髻垂缨”或”裹髻以布”的发型,据《汀州府志》的记载,也有用断竹做成冠状物,并用布裹绕,再用五色椒珠饰以增添美感。福建永定巫宜耀在《三瑶曲》中称赞畲族女性的丰彩,描述了她们不喜欢使用粉黛,自然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更加突出。
总之,畲族男女都喜欢镶金牙,通常是在上齿的左右两侧各镶嵌一颗金牙。这使得他们在谈笑之间,金光闪闪,别具一格的风味。
服饰特色
畲族服饰图案的创作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劳动妇女。她们完全以自用为目的制作服饰,不受商品需求的限制。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她们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独创性。她们采用各种技法,如挑中带绣、织绣结合等,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创作,使得服饰图案充满了生机和色彩,展现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这些图案的内容和风格常常自由奔放,独具特色。她们善于将山里的花草、林间的鸟雀、空中的云彩、雨后的彩虹等元素融入到衣服和裙子中。这种朴素的艺术情感来源于生活,使她们手中绘制的服饰图案充满了活力。
畲族服饰图案的内容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象,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农舍车马以及传统的几何形图案。有的图案是由文字排列组合而成,形体有原始的也有楷书。常用的吉祥语如“五世其昌”、“三元及第”、“招财进宝”等也被用于图案中。此外,还有一些象征农田、江河和林木的图案被保留下来。
在造型上,创作者注重人本与艺术符号精神的和谐统一。不论造型如何变化,只要能充分体现观念在形象中,即可达到最理想的范式。她们的图案纹样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以单线勾勒出轮廓。她们善于抓住一个形象的主要特征,并用类似剪影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创作图案时,她们不满足于具体形象,而是在写实基础上运用删减、增添、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形象更加理想化。她们运用深浅不一的点、长短不齐的线、大小不等的面、似是而非的形,使得图案既变化丰富又和谐统一。
在用色方面,畲族妇女在创造理想形象后,追求颜色的浓郁和艳丽感。她们崇尚黑色和蓝色,因此服饰上以黑、蓝为主调,显得凝重、深沉、庄严、朴实。有些服饰会加上一些色彩鲜艳的花边或头巾,增添一些情趣。畲族妇女的彩虹式花襟由五节宽的蓝、红、白、绿、黑布圈或彩缎镶接而成,彩袖颜色则以红、黄、绿、蓝、紫为主。整体上采用彩虹的色彩模式设计,其中蓝代表天空,绿代表草地,红代表太阳等。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但都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并通过细碎均匀的小面积对比使色彩既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同时,采用深浅不一的底色和醒目的轮廓线统一这些彩色点块,使色彩多样而不杂乱。
在构图上,畲族服饰图案一般采用满地花的构图方法,以适应服装整体感的要求。有时一块绣片中可能包含几十种花纹,自由、不规则地组合成主体图案,形成花中藏花或多只鸟相互共用一个翅膀等巧妙构思。
文化传承
首先,畲族服饰的传统知识主要通过代际传统的方式传承。畲族社会中,年长者通常会将自己的服饰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这种传授方式包括亲自示范、口述解释和实践操作等形式。年长者会向年轻人介绍畲族服饰的种类、图案、颜色以及制作技艺等方面的知识,并引导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掌握制作服饰的技巧和经验。
其次,畲族服饰的文化传承也依靠口头传统的方式。在畲族社区中,口头传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在家庭和社区聚会中,老一辈人经常会讲述关于服饰的故事、传说和相关的习俗。通过这些口述传统,年轻一代可以了解到畲族服饰的起源、意义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同时,这些口述传统也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畲族服饰的认同感和情感连结。
此外,现代的教育机构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传承和弘扬畲族服饰文化。在学校和文化机构中,畲族服饰常常成为课堂教育和文化活动的内容之一。学生们通过学习畲族服饰的历史、设计原理和制作技巧等知识,增进对畲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同时,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也为人们提供了展示和传播畲族服饰文化的平台,促进了畲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而言之,畲族服饰的文化传承是通过代际传统和口头传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年长者通过亲自示范和口述解释向年轻一代传授服饰知识,口头传统则帮助加深对服饰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此外,现代的教育机构和文化活动也起到了促进畲族服饰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这些传承方式的综合运用有助于保护、传承和弘扬畲族服饰的独特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