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祭敖包

历史渊源

祭敖包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汉语意为“堆子”,还有“脑包”“鄂博”两种变体叫法。根据史书记载,在成吉思汗时代,每逢大事或征战时,成吉思汗必定要亲自到神山之下,摘帽挂带,虔诚祈祷,以求苍天保佑。在古代游牧于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人,就以石块堆成敖包来作为道路或牧场边界的界标,在广阔的大草原上用它来辨别方向、区分游牧场地。久而久之,蒙古人就将其演化为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蒙古人至今还保留着祭敖包的古老习俗。

蒙古民族的萨满教崇拜蓝天。在蒙古人的心目中,确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就是“长生天”,蒙古人赋予它以很大的神力。根据《元史》卷72的记载,元朝兴起的时候,蒙古人仍然保留着拜天的仪式。在古代蒙古人的观念里,天和地是浑然一体的,认为天赋予人以生命,地赋予人以形体,因此,他们尊称天为“慈悲仁爱的父亲”,尊称大地为“乐善的母亲”。他们还崇拜山岳、河流等自然界的事物,认为这一切都是由神灵掌管着。蒙古人因为崇拜一切万物,所以也崇拜山川及土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握这部分的神灵,其中之一就是敖包。

敖包是蒙古人在自己领地上建立的圣地,起源于氏族社会。它具有祭祀祖先留下的土地的意义,是祖籍的一种象征。蒙古语中的姓氏一词,就是由敖包一词演绎而来的。不同的氏族建立自己的敖包,作为保护神的象征。敖包最初是祭祀自然神灵,后来也包括祭祀祖先的神灵。因此,敖包成为神灵栖息的场所,也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圣地。

活动内容

祭祀敖包有大祭和小祭两种形式。大祭需要宰杀牛羊作为祭品,而小祭则使用奶品和果类作为祭物。此时,附近村民会聚集在一起,敖包达(即敖包长或村长)会在祭祀期间处理行政事务。同时,还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和规模庞大的“那达慕”大会,并进行传统的“好汉三艺”比赛。

古代的祭祀一般包括血祭、酒祭、火祭和玉祭四种形式。血祭是认为一切都由天地赐予,只有通过宰杀牲畜来感谢天地,才能表达真诚的心意。因此,人们会宰杀自家最好的肥牛和肥羊,用它们的血肉祭祀敖包并涂抹在敖包上。酒祭即为洒鲜奶、奶油和奶酒在敖包前,祈求幸福。火祭则是将火视作最神圣的东西,在敖包前点燃篝火,并将供物和祭品投入火堆中一同燃烧。玉祭时,人们会将自己最贵重的珠宝和财物放在敖包石堆下,献给代表天地和神灵的敖包。

勒津蒙古民间对敖包的祭祀活动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三日举行,也有四月十六日、七月初二和九月二十二日等日期。例如,舍不歹村、吐呼鲁村、旧贝村、海棠山、奇金台和杜代村河南等地每年都会在七月十三日举行祭祀活动。而阿贵山的敖包祭祀活动则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至七月末举办的“牙日奈”法会期间进行。

关山旗的敖包祭祀则安排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二。过去,在祭祀敖包时,使用各色彩旗和彩带来装饰敖包,祭祀当天供上全牲。旗王爷、旗府官员、全旗的梅林、扎兰哎啉达(村官)以及邻近村屯的百姓都会前来参加,吸引了远近的香客和游客。祭祀仪式开始时,旗府的执事官员会在敖包前的石桌上点燃檀香和焚香奠酒,表达虔诚之意,并邀请十三位喇嘛打坐,在敖包前诵读《雹神经》经文。期间会响起铃声、鼓声、锣声、号筒和经文诵读声,石鼎上升腾起香烟。首先,旗王爷向敖包磕头,然后由一位老人举着蓝色旗帜插在中心敖包上,其他各色旗帜则插在其他敖祭敖包上。接着,会将招福箭插入盛满粮食的斗里。喇嘛手持招福箭绕敖包顺时针方向三圈,并口诵招福词,祈求祝福。村官们每人手捧一个猪后鞘,绕敖包三圈后放在供桌上,作为供奉敖包和山神的祭品。同时,用肉粥涂抹十三个敖包,每户人家也会准备一些点心和其他祭祀食物,放在供桌上。祭祀活动结束后,丰盛的果品、酒和肉会分享给大家享用。还有人投掷黏豆包以行善积德,并给敖包添加山石。民间艺人会演奏各种乐器、演唱民歌和跳舞,给人们带来娱乐。

传承保护

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缩影,其相关活动和礼仪体现了蒙古民族丰富的创造力。作为一种文化空间,祭敖包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对于研究游牧文化和蒙古民族的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挖掘、抢救和保护祭敖包,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增强社会凝聚力,还能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然而,传统祭祀敖包的博格教和佛教仪式逐渐减少,古来的禁规戒律也有所松弛。如今,祭敖包已成为政府推动民间组织和广大民众参与的一种民间民俗文化盛会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统计中,蒙古勒津地区有数百处敖包,不过目前还存留着20多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草原文化旅游业的崛起,各地景区纷纷新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豪华敖包,形式独特。

为了对祭敖包进行保护,内蒙古自治区于2016年7月1日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该条例首次明确了元上都遗址的具体位置和范围,并将与元上都有关的祭敖包列为保护对象。

社会影响

祭敖包作为蒙古民族的传统习俗,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以下是祭敖包的社会影响部分:

1、传承与认同:祭敖包是蒙古人对自己文化传统的传承和认同的表现。通过代代相传的祭祀仪式,蒙古人加深了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并强化了他们与祖先的纽带。

2、社区凝聚力:祭敖包是一个社区共同参与的活动。在祭祀过程中,家族、氏族和整个社区的成员齐聚一堂,共同祈福、祭祀。这种集体参与的仪式增强了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

3、文化交流与多元融合:蒙古人认为敖包是祭祀各种神灵的综合概念,因此它也成为了不同信仰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在祭敖包的过程中,蒙古人有时会邀请外来的宾客参与,促进了文化的多元融合和交流。

4、旅游与文化产业:作为蒙古族的传统仪式,祭敖包逐渐成为旅游和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蒙古地区参与或观摩祭敖包仪式,推动了相关旅游业的发展,并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

5、保护生态环境:敖包通常建立在自然环境中,蒙古人尊重并崇拜山川、河流等自然界的事物。通过祭敖包,他们强调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尊重,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传播。

总的来说,祭敖包作为蒙古民族的传统习俗,不仅仅是宗教仪式,还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它在传承文化、凝聚社区、促进文化交流、发展旅游产业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0 点赞

本文地址:https://www.baikehao.com/1689/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