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徐州琴书

历史渊源

徐州琴书徐州琴书

徐州琴书起源于中国明朝,具体时间不详。传说最早由一位姓陈的南京扬琴演奏家在民间所创,后来发展到徐州地区。明清时期,徐州琴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并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20世纪初,徐州琴书开始出现商业演出,并在全国各地的戏台上得到了广泛演出。1950年代末,徐州琴书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民间艺术,1988年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6年又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称号。至今,徐州琴书已经传承了几百年历史,并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艺术特色

徐州琴书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乐器:徐州琴书中的主要乐器是板胡、二胡、笛子、锣鼓等,音色清亮、悠扬、轻盈,与唱腔相得益彰。

2、音律:徐州琴书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和弦为基础,再加上“上、下、平”三种变化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徐州调”。

3、唱腔:徐州琴书的唱腔多为快板、滑稽、传奇、折子戏等曲调。其中,快板是徐州琴书不可或缺的唱腔形式,要求演唱节奏紧凑、咬字清晰、活泼欢快。

4、行板:徐州琴书的行板是指伴随着唱腔进行的传统舞蹈形式。行板形式多样,有铜助、三板、二板等,舞步各异,但都要求动作舒展自然、轻盈优美。

5、剧情:徐州琴书的剧情常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讲述了徐州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

6、形体:徐州琴书表演形体要求身段优美、动作灵活、姿态自然,舞蹈、唱腔、乐器相互呼应,配合默契。

以上就是徐州琴书的艺术特色,这些特点都让徐州琴书成为了一种文化底蕴丰厚、艺术性强、音乐性好的戏曲表演形式。

流派发展

徐州琴书是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一,起源于江苏省徐州市。其流派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源发展阶段(明末清初):徐州琴书起源于明末清初,当时为民间娱乐形式。表演者采用弹拨丝弦,演唱各种主题歌曲。此时的徐州琴书,受到戏曲、曲艺、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响。

2、完善发展阶段(清末民初):在清末民初时期,徐州琴书开始完善其音乐形式和内容,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曲艺语言。所使用的器乐和唱腔也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同时还加入了更多社会生活内容。

3、兴盛壮大阶段(1950年代至198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徐州琴书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在这个阶段,徐州琴书逐步从地方性演出发展成为全国性艺术形式,建立了专业化的团队和机构,提升了表演水平和艺术品质。

4、现代化发展阶段(1990年代至今):现在的徐州琴书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还结合了现代的表演技巧和音响设备,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还进行了深入的文化研究和推广,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徐州琴书的流派发展经历了从起源发展到完善发展、兴盛壮大以及现代化发展的历程。通过这些阶段的演变,徐州琴书得以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成为民间音乐艺术的代表之一。

现代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徐州琴书在传承中也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发展。现代传承方面,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徐州琴书的保护与传承,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活动,积极推动其传承和发展。同时,各级艺术院校也加强了对徐州琴书的教育和培训,为其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徐州琴书也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进一步增强了其影响力。目前,徐州琴书已经成为了徐州地区的重要文化品牌之一,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和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0 点赞

本文地址:https://www.baikehao.com/152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