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历史渊源
庙会起源于传统民间宗教活动,早期庙宇有佛事,吸引了香客和商贩,从而形成了庙会。厂甸庙会历时四百多年,经历了由祭祀到庙市再到书市的演变过程。历史上的厂甸庙会规模宏大,北起和平门,南抵梁家园,西到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以新华街、海王村、火神庙、吕祖祠为核心地带,是京城各阶层男女老幼的年度集会之一。在清代,厂甸灯市发展繁荣,节日期间商贩云集,琉璃、屏、棚子、图书、宝玩等琳琅满目,游人如织。民国时期,厂甸灯市更是发展迅速,成为北京特有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虽然厂甸灯市已经不再举办,但是2001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原址恢复厂甸庙会,以再现古都神韵、演绎宣南文化、重温百姓乐事为主题,重新开启了历史的记忆。
主要活动
庙会中,书画古玩、金石玉器、经史子集、文房四宝等文化商品一直是厂庙会的一大特色,自古便以“文市”著称。此外,特色小吃、传统工艺、日用百货和儿童玩具也备受游客喜爱。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在此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商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庙会逐渐采用开放式步行旅游商业街模式,扩大了参与人群和丰富了活动内容。如老北京传统花会、旧京民俗老照片展和传统商业“幌子”展、老天桥绝活表演、京剧等传统剧目演出、特价书市等都成为厂庙会的主要内容。
厂甸庙会中,除了琳琅满目的食品和玩物之外,舞狮、老北京传统花会、传统婚礼仪式、现代舞、民俗人物造型、旧京民俗老照片展、民间手工艺展、传统商业“幌子”展、京剧、武术、杂技等也是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在琉璃厂文化街上,许多老字号展出了各种木版水印、文物复制、制笔工艺、古旧图书修复技艺等文化商品,展示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庙会中还有许多商店出售各种独特的玩具,如单双空竹、大小风车、陀螺等。厂甸庙会独有的甜香美味的糖葫芦也备受游客喜爱。无论是品尝美食、观赏表演还是购买纪念品,厂庙会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难忘的文化体验。
传承保护
厂甸庙会是一项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且开放式的活动,尤其是其鲜明的京味文化特色,在北京市独树一帜。作为展示京味民间文化和宣南文化的窗口和平台,它已成为各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精品荟萃的舞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厂甸庙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2019年11月获得了“厂甸庙会”项目保护单位的资格。这是对厂甸庙会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也为后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社会影响
厂甸庙会作为中国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基础广泛、影响深远和特色鲜明的地区标志性庙会,如同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成都青羊宫等庙会一样,对于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厂甸庙会不仅满足了民众的文化娱乐需求,也为北京市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1年逛厂甸的人次就达到了200万,说明厂甸庙会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厂甸庙会历届均延续了庙会的传统,在大糖葫芦、大风车、传统小吃、天桥把式及北京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白纸坊太狮老会、京西古幡乐等)方面予以展示。2011年的厂甸庙会是北京市宣武区和西城区合并后的第一届庙会,既延续了传统,又有所创新。其规模之大可见一斑,北起和平门路口,南至虎坊桥十字路口以南,南北纵向1050米,东到东琉璃厂延寿寺街,西至西琉璃厂南、北柳巷,东西横长548米。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春节,厂甸庙会回归文市,主打文房为主、古籍文玩,突出文化体验特色。当年的活动从大年初一至初五,吸引游客共计21.8万人。2019年春节,厂甸庙会发起了“2019厂甸庙会吉祥物及文创产品设计征集活动”,并选出了融合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厂甸庙会吉祥物和文创产品。相较于其他北京庙会,2019年初一至初五(2月5日至2月9日)期间的厂甸庙会不设小吃摊位和娱乐项目,主打艺术性、历史性和知识性的静雅文化氛围,可谓别具一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