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历史赛事
赛艇运动起源于英国的泰晤士河,船工们经常举行划船比赛。1715年,为庆祝英王加冕,英国首次举行赛艇比赛。随后,英国制定了赛艇竞赛规则并成立了俱乐部。1811年,伊顿公学首次举行了八人赛艇比赛,1829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首次举行了校际赛艇对抗赛。1846年,英国人在艇舷上安装了桨架,提高了划桨效果;1847年则将重叠板的外龙骨艇改装成平滑的内龙骨艇,以提高速度。1857年,美国的巴布科克发明了滑座,能让运动员在划桨时身体前后移动,以有效利用腿部力量。1882年,俄罗斯人改变了封闭式桨栓,改为活动式桨环,增大了划桨幅度。1890年,英国制定了类似现代规则的赛艇竞赛规则,同年意大利都灵成立了国际赛艇联合会,当年举行了第一届欧洲赛艇锦标赛。1896年,雅典奥运会将赛艇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由于天气恶劣最终取消。1900年,巴黎奥运会设立了6个单项赛艇比赛项目,但当时的规则和细则并不清晰。1923年,国际赛艇联合会的总部迁至瑞士。1934年,国际赛艇联合会规定比赛必须在2000米的直道上举行,宽度至少可容纳3条艇比赛。1962年,瑞士举办了第一届世界赛艇锦标赛,1975年起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赛艇锦标赛。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首次设立了女子赛艇项目,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将赛艇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而在汉城奥运会上,中国国家赛艇队获得了一块银牌、一块铜牌和一个第五名,打破了欧美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垄断。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引入了轻量级赛艇项目及新规则,男子、女子同时设立了轻量级赛艇项目,比赛总数为14项。1997年起,国际赛艇联合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规格要求
赛艇比赛必须在静水水面上进行,航道长度为2000米,宽度为13.5米,有6条以上航道。除比赛距离外还有适当的准备活动水域和留有100米自由水域的终点线外安全警戒水域。航道由浮标区分,间隔为10米或12.5米,直径不得超出15厘米,颜色规律分布。航道两侧每间隔250米应有明显距离标志。
赛艇的主要器材包括:赛艇、桨、安全球、桨架、脚蹬架、滑座、滑轨和稳舵。赛艇尖瘦、狭长,主要由玻璃钢、碳纤维等轻质材料制成,最大艇长为18米,最小艇长为8米。桨是用优质木材、碳纤维等制成,一端为圆杆,一端为桨叶,用于划动赛艇前进。安全球直径为4厘米,用于避免赛艇发生安全事故。桨架由四五根铝合金细管组合焊接而成,运动员握住桨柄后推动赛艇前进。脚蹬架位于船舱最前端,帮助运动员划桨时蹬腿发力。滑座是凹形的座板,下端有四个可以灵活滑动的轮子。滑轨分为长度为70-85厘米和不少于65厘米两种,用于保证划水的有效长度。稳舵是艇壳下部的固定装置,起着控制行进方向、保持稳定的作用。
比赛规则
世界赛艇锦标赛由国际赛艇联合会设立,共有23个项目,分为男子公开级、轻量级,女子公开级、轻量级四个级别。每个级别又按运动形式分单桨和双桨,按参加人数分单人、双人、四人、八人赛艇。有些项目还分有舵手、无舵手。各项目名称可用字母、数字和符号的组合来表示,例如“M”代表男子,“W”代表女子,“L”代表轻量级,“×”代表双桨,“+”代表单桨有舵手,“-”代表单桨无舵手。因此,赛艇运动可以分为8种比赛项目。
其中,单人双桨比赛项目的艇长为8米,宽20厘米,最轻重量为14公斤,艇的两侧各装有1支桨。划行时,运动员背对艇首,坐于前后滑动的坐板上,腿蹬臂拉。用左、右桨的划水力量控制航向。
双人双桨比赛项目的艇身长约9.9米,前后两对桨架,由2名运动员划4支桨。划桨的方法与单人艇相同,要求运动员步调一致、配合整齐。双人双桨艇没有方向舵,靠运动员左右两手划桨来调整航向。
双人单桨无舵手比赛项目的艇长为9.9米,艇身舷外左右各安装一副桨架,前后交错装置。由两名运动员各划一支桨,一左一右。艇尾装有方向舵的瞄准器和拨舵杆钢丝绳。运动员可以通过瞄准器来检查自己的艇是否在航道上划直了方向。如果发现偏航,可以用脚来拨动舵杆,调整航向。
双人单桨有舵手比赛项目是奥运会运会的比赛项目,仅男子一种。艇长11-11.50米,桨架前后装置,分左右单边支撑。两人各双手握单桨柄同步划桨。艇首或艇尾有舵手位置,由舵手用软柄舵操纵航向。
四人双桨比赛项目分为男子公开级、女子公开级、男子轻量级三个级别。艇身长12.5米,宽49厘米,重52公斤。艇尾有用纲索牵引的方向舵,连接于4号领桨手脚蹬架的右鞋底上。
四人单桨无舵手比赛项目分为男子公开级、女子公开级、男子轻量级、女子轻量级4个级别。艇身长125厘米,宽49厘米、重50公斤。左右舷外各2个桨架,4支单桨前后交错安置。艇尾也有由领桨手用右脚操纵的尾舵来控制航向。
四人单桨有舵手比赛项目分为男子、女子两种。艇长13.5米,桨架左右交叉单边支撑,艇首或艇尾有舵手位置,由舵手用软柄舵操纵舵向,4人各双手握单桨柄配合同步划桨。
八人单桨有舵比赛项目为赛艇项目中速度最快的比赛项目,艇身重93公斤,长17-18米。参赛艇身舷外左右各安装4个桨架,8个桨架前后左右交错安装。8名运动员双手各握一支长桨,在舵手和领桨手的指挥下整齐地划桨。
在比赛起航线就位时,发令员会发出口令“两分钟准备”。当发令员确认所有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全部就位,会再次逐航道检录赛艇,以便最后确认。当起点裁判员的白旗放下或白灯熄灭时,比赛正式开始。每条赛艇的艇首通过终点线的时候,终点裁判员都要按下计时器,并拉响终点汽笛,以通过终点的顺序判定名次。如有争议,将通过终点录像进行判定。
此外,在轻量级比赛项目中,男子轻量级单人双桨运动员的体重不得超过72.5公斤。单人以上项目一条艇桨手的平均体重不得超过70公斤,每个桨手体重最多不得超过72.5公斤。女子轻量级单人双桨运动员体重不得超过59公斤,单人以上项目一条艇桨手的平均体重不得超过57公斤,单个桨手体重最多不得超过59公斤,舵手的最轻重量为男子55公斤,女子50公斤。
社会影响
1、促进了文化和体育交流:赛艇作为一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运动,通过各种比赛、赛事等形式,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2、增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赛艇作为一项需要具备较高耐力和体力的运动,对于培养个人意志力、增强耐力和提高身体素质方面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够减少患病风险,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3、促进了社会团队建设:赛艇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配合与默契,通过此类运动可以有效提高队员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团结协作意识,进而达到促进社会团队建设的目的。
4、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赛艇作为一项高雅的运动,不仅能够带给人们一个公正、公平、文明的比赛平台,也能够让人们在观看、参与其中时获得精神享受。
5、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一项竞技性运动,赛艇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赛艇器材、赛事组织和赛事推广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