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望果节

历史渊源

望果节望果节

约两千多年前,在西藏的雅砻地区流行着望果节,这是一项庆祝土地神祭祀和大地崇拜的盛典。公元5世纪末,雅砻地区已开始兴修水渠,并使用木犁进行农耕,农业生产相对发达。为确保丰收,西藏的藏王布德贡杰向笨都都主请教,根据雍仲本教义,农民绕田地转圈,以祈求天神保佑丰收,这就是望果节的起源。然而,在那个时期,望果节还不是一个正式的节日,而是镰刀收割前的一种活动。

公元8世纪后期,随着宁玛派佛教的兴盛,望果节也融入了宁玛教派的元素。

到了公元14世纪,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来到西藏,并整顿了各教派,使得格鲁派成为主导。这时,望果节逐渐带有更多的格鲁派特色。望果节成为传统节日,娱乐活动也比以往更加丰富,增加了赛马、射箭、唱藏戏等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望果节逐渐演变成为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

活动简介

望果节是有一整套宗教祭祀仪式的活动。节日里,当地藏民穿上盛装,抬着用青梨、麦穗编成的“丰收塔”,举着标语、彩旗,在田间地垄活动。转完地头后,会进行赛马、演戏、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望果节的第一天早晨,村民们身着新装,手提大小饭盒,并背上酥油茶和青稞酒,准备参加游行。游行开始前,村民们按各村的排序开始转寺庙、煨桑等一系列宗教仪式,让寺庙前的广场显得既庄重又热闹。游行队伍由喇嘛和老农组成的仪仗队带头,最后是盛装的藏族汉子,他们载歌载舞。人们摇动着手中的彩箭,向村外走去,不停地高呼招财引福。妇女们采集花朵,与吉祥彩箭一起表达丰收的喜悦心情。转田队伍每到一个乡神殿或山神殿前都要举行祭祀仪式。黄昏时分,队伍回到了村边,绕村子转一圈,老阿妈端着糌粑和吉祥彩箭向队伍摇动,表示招财引福。回到村子后,在广场上举行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包括藏戏、歌舞、跑马、射箭、拔河等竞技项目。人们在帐篷内共享自家带来的丰盛酒食,互相敬酒,哼唱酒歌。最后,在出发地的寺庙旁举行最后的宗教仪式,以鼓乐和糌粑为结束,一天的望果节游行落下帷幕。

传承与保护

望果节是一项具有传承价值的文化遗产,它源于中国西南部的西藏地区。这个节日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文风俗和民俗艺术文化。作为藏族文化最基层的表现形式,望果节体现了藏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社会生活,具有独特的民俗特征。自形成以来,望果节已成为一个自我调控的独立系统,并代代相传。为了保护这一文化遗产,2017年,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组织了调研工作,完成了《望果节》一书。2019年,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获得了“望果节”项目保护单位的资格,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社会影响

1、社会凝聚力:望果节是西藏地区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人们会通过参与庆祝活动、共同享受节日氛围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感情。这有助于促进社区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2、文化传承:望果节作为西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和传统表演,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西藏的历史、宗教、艺术和民俗文化,使年轻一代更加了解和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

3、旅游推动:作为西藏地区的重要节日,望果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光者。这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和商机。

4、经济刺激:望果节期间,商家和摊贩会在节日场所设立摊位,销售各种商品和特色食品。这为当地商家带来了商机,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活动和商业交易。

5、文化交流与认知:望果节不仅吸引本地居民,还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前来参与。这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机会,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其他地区的风俗习惯,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相互理解。

0 点赞

本文地址:https://www.baikehao.com/1704/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