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人物简介
《李嘉诚》这本书则剖析了白手起家打造商业传奇的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传奇一生及他被人津津乐道的经商、做人、用人之道。
李嘉诚,第一份职业是推销员。17岁升业务经理,时隔不久又晋升为总经理。22岁创业,全部资产仅为5万元。29岁成为”塑胶花大王”。58岁首次登上香港首席财阀的宝座。60岁被《财富》杂志评为华人首富。
人物经历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北门街面线巷的一个家庭。5岁进入观海寺小学念书。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日军轰炸潮州。1939年6月,刚刚读初中的李嘉诚在与家人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圣诞节前夕,香港英军向日军投降。港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李家生活愈加困难,而父亲李云经又在这时因劳累过度染上肺病。
1943年冬天,李云经病重,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轻声告诫他“求人不如求己”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父亲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谋生,会看相的同乡认为他“眼眸无神,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1948年,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20岁的李嘉诚便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艰苦创业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长江”取意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办厂初期,曾经出过质量事故,李嘉诚在表妹庄月明的鼓励之下度过了难关。
1955年,长江塑胶厂终于出现了转机,产销渐入佳境。1957年,李嘉诚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胶》杂志,无意看到一则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正全面倾销欧美市场。这则消息使李嘉诚意识到: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于是李嘉诚到意大利考察,回港后率先推出塑胶花,随即成为热销产品。
李嘉诚在香港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李嘉诚走物美价廉的销售路线,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
1957年岁尾,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公司总部由新莆岗搬到北角,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厂房分为两处,一处仍生产塑胶玩具,另一处生产塑胶花。李嘉诚把塑胶花作为重点产品。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厂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不久,他又积极开拓世界市场,并成为“塑胶花大王”。
事业辉煌
1958年,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1960年,又在柴湾兴建了第二幢工业大厦,李嘉诚的事业迅速走向辉煌。
1963年,与庄月明结婚。
1967年,左派暴动,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8年,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会面。
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5月1日李嘉诚母亲逝世。6月20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会见了李嘉诚。
1987年,联同2名华资大亨李兆基及郑裕彤,成功夺得温哥华86年世界专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94年,所管理的企业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